茄子是一种常见的蔬菜,形状多样,有长条形、圆形、椭圆形等,喜温暖,生长适温为20-30摄氏度。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-15摄氏度,最适温度为25-30摄氏度。茄子不耐霜冻,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植株会受冻害。下面学习下茄子怎么种植才能结得多?
一、温度管理要得当
茄子是一种喜温作物,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。温度调节不当,容易导致落花现象,但很多种植者却容易忽视这一点。一般来说,白天适宜的温度为25-30℃,夜间温度应保持在15℃以上。进入结果期后,如果气温低于20℃,花粉受精就会受到影响。当气温降至15℃以下时,落花的概率会显著增加;气温低于10℃时,植株生长速度会变慢;而当温度低于5℃时,茄子可能会因冻害而死亡。因此,保持适宜的温度是确保茄子花芽正常分化和发育的关键。然而,如果气温过高,如超过35℃,花芽发育也会停止,从而影响产量。此外,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使棚内湿度增大,光照不足,也会导致花芽停止分化,出现畸形花瓣。因此,在连阴雨天气时,要及时排水、松土,土温低时可铺设稻草保温,土温高时则要及时降温。
二、肥料比例要合理
水肥管理是茄子生长的关键环节。充足的水肥供应能让茄子长得更好。但许多种植者仍采用传统方法,水肥管理不到位。例如,一些种植者施用过多的底肥,导致茄子生长过旺,植株过高,开花时花序营养不足,花蕾容易脱落,坐果率降低。还有些种植者盲目施用氮肥,忽视磷钾肥的施用,这会导致植株只长秧子而不开花结果。只有氮、磷、钾肥比例适当,才能有效提高坐果率。此外,浇水不当也是导致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。如果土壤缺水,花粉发芽率会降低,容易出现落花落蕾现象;而水分过多则会导致茄子根部呼吸不畅,叶片发黄,病虫害滋生,进而引发落花,甚至导致植株死亡。
三、种植密度要适宜
许多种植者为了追求单位面积的高产量,盲目增加种植密度,认为种植的茄子越多,产量就越高,这种想法是错误的。种植密度过大,会使茄子的通风和光照受到极大限制,尤其是在大棚内,通风条件本就较差,过高的密度会导致光合作用不充分,坐果率降低。适当的长光照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,使植株更加粗壮。相反,光照不足会使植株茎秆变得细弱,发育不良,受精能力差,从而导致落花现象,坐果率自然也会降低。那么,如何正确种植茄子呢?首先,要选择通风良好、光照充足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避免周围有高大遮挡物。移栽秧苗时,应选择在晴天进行,行距可控制在50厘米左右,株距在40厘米左右。如果是大棚种植,每亩可种植2200-2400棵茄子;露天种植时,每亩种植1800棵即可。
四、授粉工作要重视
通常情况下,茄子可以自行授粉,无需人工干预。然而,如果大棚通风不良或气温过低,活性不足,可能会导致授粉不良,进而影响坐果率。如果茄子花开得多,但结果却很少或没有果实,就需要考虑人工授粉。许多种植者为了使茄子提前上市,也会选择人工授粉。在开花期,可以购买花药,将其点在雌蕊上。如何区分雌雄蕊呢?其实很简单,雄花个头小,没有子房;而雌花有子房,个头较大。当然,茄子本身是两性花,每朵花都可以授粉结果,从而提高产量。此外,还可以使用激素刺激植株授粉,如2-4-D是一种常用的沾花激素,用其刺激子房可以显著提高坐果率。不过,种植者不应过度依赖激素授粉,否则茄子的品质和品相会受到影响。授粉时间也很重要,建议选择在上午8-10点进行,此时气温适中,茄子活性最强,授粉成功率最高。
五、留果不能过多
许多人误以为授粉的花瓣越多,产量就越高,因此不进行疏花疏果,这是错误的。如果茄子开花过多,意味着养分消耗也会增加。花果期本就是茄子营养消耗最大的时期,若每个花朵都授粉结果,会导致养分供应不足,还可能出现坠秧现象,果实畸形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。因此,要及时疏花,去除弱花,保留大花,这样才能让果实获得更多的营养,个头大且品相好。
六、选苗要科学
要保证茄子高产,秧苗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。除了选择抗逆性强、品相好、抗病好的种子外,还要根据不同的地区、季节、环境进行选种,常见的品种有线茄、圆茄、紫把茄、杭茄等。许多种植者认为自己育苗成本低,但不建议自行育苗,可直接购买种苗,选择品相好、色泽亮、根系壮、根茎粗的种苗,更有利于丰产。如果一定要自己育苗,在育苗前,建议对种子进行消毒浸种,再施用种肥,可以大大提高茄种的活性和抗病性,让茄子根部生长更旺,成活率更高。选好种苗后,要及时定植,切记一定要选在晴天。如果是阴雨天,幼苗很难发根,容易出现僵苗、死苗,定植后要及时添加定根水,保证其生长。
七、搭架子很重要
茄子想要长得高、壮,果实大,不会坠秧,一定要及时进行搭架子,否则即使结果再多,也可能会伤了枝干,缩短其生长寿命。茄子搭架比较简单,可以选择“单杆搭架法”,在茄子旁插上一根木棍或竹竿,长度控制在1米左右,再用绳子将茄子和竹竿绑在一起,注意不能用力过猛。在插竹竿时,要注意与茄子保持一定距离,以免伤到根部。通常等茄子长到20厘米时就要搭架固定,可避免头重脚轻现象,大大促进增产。
八、摘叶整枝
想要茄子长得更好,坐果率更高,摘叶整枝也是关键。因为茄子的枝叶多、枝丫多,如果不进行摘叶整枝,就会使得叶面互相遮盖,影响茄子的通风和光照,进而导致花果期落花落果。整枝的方法较多,通常一株茄子保留2个枝丫即可,其他的全部清理掉,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营养的分配率,保证产量增加。目前来说,整枝方法主要有三种:单干整枝法适合密度大的大棚内,且果实前期产量高的品种,但该方法容易出现后期早衰;双干整枝法是留下两个向外且靠下层的枝条,将向里生长的侧枝清理掉;四干整枝法则是留取4条向上的枝条,这样对茄子损伤不大,植株长势好,结果多,但要注意及时追肥。在茄子的开花、结果期,一定要及时清理老叶、黄叶、烂叶、病叶,并将病枝清理掉。
九、控旺摘心
在茄子的生长过程中,摘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如果植株长势过旺,会导致落花落果现象。所谓控旺,就是通过摘心抑制植株生长,使其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,从而显著提高产量。摘心可以让茄子秧苗快速分枝,分叉越多,结果数量也越多,通常一个分叉可长出一个果实,因此摘心可以大大提高产量。摘心虽然会使主枝变矮,但会让主杆变粗,延长结果周期,连续摘心可避免茄子结果中后期长势变弱。第一次摘心可在主枝长到80厘米左右时进行,留取茄子顶端下面的侧枝作为新的结果枝。待茄子长至1米左右时,进行第二次摘心;1.3米时进行第三次摘心。每次摘心都要留最健壮的顶部侧枝,采果后要及时剪除该侧枝。这种方法可以使茄子不断长出新果,坐果率大大提高,产量自然也会增加。然而,由于控旺的人工成本较高,大面积种植的农户通常会使用生长调节剂促旺,如助壮素、多效唑等,但这些调节剂并不能真正提高产量,只能抑制植株生长。如果茄子的长势较弱,此时就要做好促弱工作。对农田中的弱苗,可及时添加肥料,前期使用有机肥加磷肥,中期添加钾肥,结果期要及时追施3-5次氮肥。
十、及时追肥
茄子进入盛果期后,一定要多浇水、多追肥,采取“少量多次”的原则,以满足茄子的正常生长需求。一般来说,每亩可施用4-8公斤尿素,3-6公斤磷酸二氢钾,每隔7-10天追肥一次,以满足茄子的花果生长需要。此外,也可喷施叶面肥,如0.2-0.3%的磷酸二氢钾,或5%的草木灰液,每十天喷施一次,可避免早衰,实现丰收丰产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土壤比较肥沃,氮肥的施用量就不能过多,否则很容易导致花芽分化不良,坐果率降低。在追肥中,补充硼元素尤为重要,它可以起到壮苗、促开花的作用。如果茄子开花时,硼元素供应不足,花朵很快就会枯萎,坐果率也会下降。开花后,可适当补充钙元素,弥补营养损耗,提高茄子的坐果率。
此外,在茄子的生长过程中,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关键步骤,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落花落果,产量下降,甚至植株死亡。特别是红蜘蛛、蚜虫、黄萎病等,更是会影响茄子的坐果率。因此,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,对症下药,从一开始就强化防治,从而促进开花结果,保花保果。此外,茄子在高温高湿、密不透风的环境下,也容易诱发病害,因此种植过程中需要及时做好管理工作,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。只要掌握了以上这些技术,茄子高产就不是问题。